当前位置:星云护持组 > 佛法自然 > 正文

深入研究业报论:揭示唯识学对生命现象的全新理解

2024-04-25 10:47作者:admin

唯意识学习中的业力理论

生命之河连绵不绝,无始无终。众生在三界五趣中轮回不息,舍此报而趣彼报,全凭业力决定。因此,"因果报应论"(又称因果报应)是佛教的核心思想。

佛陀在菩提树下坐化成道后,首先在鹿野苑向五比丘宣讲四圣谛。四圣谛中,苦集是世间因果,灭道是世间因果。佛说:"此有故彼有,此无故彼无;此生故彼生,此灭故彼灭。"这就是万法因果律,据此有一切因果现象。众生的生死轮回是因果的延续,既非无因,也非消灭。苦: 三苦、八苦乃至 108 苦。集:(1)烦恼(又称惑),即贪、嗔、痴等根本烦恼及随烦恼。(2)业:即行为,有善业、恶业、不动业。(3)业:即涅槃,通过灭除烦恼痛苦而达到涅槃。道:戒、定、慧三学或八正道。在这里,集是苦因,道是灭因,苦是集的果,灭是道的果。从四圣谛出发,十二因缘又衍生出流转门和还灭门。流转门:确立了三世因果的二重性。二、大乘唯识学的生死流转理论,《唯识三十颂》云:由诸业习,二取诸习,前熟已尽,后余已熟。前两句是众生生死相续的原因,后两句是相续的形式。业习:有漏善恶业种子。二取习气:由见取(见为能取,取为所相)熏习的诸法种子,又称名言种子。名言种子是亲因,又称主因;业种子是增上因,又称合因。由此,业习气因和二取习气因,"俱 "即同时、相辅相成,产生异熟果。此外,十二支二生一重因果:(1)无明: 与第六意识相应,是一切谛的暗性,分二:1.迷于因果,说为异熟愚痴;2.迷于解脱,说为真义愚痴。迷于因果,产生非福业;迷于解脱,产生福业和不动业。(b) 行: 以第六意识念为体、 三、业力不灭,是佛教的根本法则在自然科学中,物质和能量不灭的两大法则是自然科学的两大支柱。在自然科学中,物质和能量两大定律是自然科学的两大支柱。业力是不灭的,业力是佛教生命学说的两大支柱。业是生命精神的活动和行为。如果这种因果报应是虚幻的,没有连续性,那么过去的因果报应就不会延续到今天,人类文明也就无法积累。如果没有这个原理,人们就不可能感知、记忆和回忆,更谈不上发明和创造;感知、思维、行动和知识这四种功能都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的。这种 "业力 "就像物质和能量一样,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,或以其他形式存在。由于业力的存在,它以十二因缘的形式运作,构成了过去、现在和未来的生命链条。大乘唯识学中的业力理论阐述了这一奥秘的本质。

深入研究业报论:揭示唯识学对生命现象的全新理解

2004 年 1 月在重庆慈云寺讲授

最近关注

热点内容

更多